中国江苏网9月10日盐城讯 地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剂,也是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。近年来,盐城市盐都区锚定“体育惠民、体育强区”目标,将体育工作作为提升城市形象、增强群众幸福感的重要抓手,在设施建设、品牌打造、人才培育等方面持续发力,让体育不仅成为市民健康生活的“标配”,更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“新引擎”。
设施先行:筑牢全民运动“硬基础”
“我一般会去盐渎盛州全民健身中心参加比赛,这也是我们盐都乒协的训练地,无论是场馆规模、灯光设施还是配套设施都很专业。盐都还有像盐龙体育公园这样功能完善的健身中心,已经成为我们市民和运动员非常喜欢的训练打卡点。”谈及盐都的体育设施,多次在省级赛事中取得佳绩的顾婷婷满是感慨。
作为江苏盐城籍业余乒乓顶尖运动员,顾婷婷一直在盐都这片体育氛围浓厚的土地上坚持训练、征战赛场,从区级联赛到省级赛事,大大小小的乒乓球赛场上总能看到她专注拼搏的身影。今年八月,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比赛乒乓球项目中,顾婷婷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与稳定的心态,在强手如林的赛场上一路过关斩将,最终斩获乒乓球女子单打25-39岁组第四名的佳绩,为家乡体育事业增添了亮眼一笔。
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,是盐都长期以来对体育设施建设的倾力投入与持续完善。作为全省首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,盐都已连续10年将体育项目建设列入政府重大民生实事,在全市率先实现高质量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5.5平方米,连续六年位居全市第一、全省前列。
从城区到乡村,盐都的体育设施正形成“全域覆盖、便民惠民”的网络。借“苏超”等赛事契机,盐龙体育公园、高新区体育公园、呈祥体育公园等多个城市绿荫地图不断扮靓完善。其中盐龙体育公园不仅获评“江苏省示范体育公园”“江苏省智慧体育场馆示范项目”,其跑步线路还入选“江苏省最美跑步线路”,成为市民健身打卡的“网红地”;小马沟景观绿廊跑步线路同样凭借优美环境与专业设计,吸引着众多跑步爱好者;各镇(区、街道)的健身中心、社区的健身路径更是星罗棋布,让“走出家门就能健身”从愿景变为现实。这些设施不仅服务于普通市民,更为运动员提供了专业的训练平台,真正实现“专业与大众共享、竞技与健身相融”。
品牌引领:激活群众参与“软实力”
自打造“乐动万家 健美盐都”群众体育品牌以来,盐都区围绕“舞动盐都”“万步有约”“棋乐无穷”“骑越纵湖”等主题,每年举办各类赛事活动150多场次,惠及群众30万人次,让体育从“小众竞技”变成了“大众狂欢”。
在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的同时,盐都高水平赛事的吸引力与知名度也正不断增强。这里连续多年承办中国国际象棋青少年快棋锦标赛、全国轮滑系列赛事、江苏省青少年国际象棋锦标赛等国家级、省级赛事,每年吸引数万人齐聚盐都;配合举办的全市马拉松赛事盐都段,更是让“畅跑盐都”成为展示城市风貌的重要窗口;今年六月举办的2025年江苏盐城大纵湖生态铁人三项赛将体育竞技与生态文旅完美融合,成为盐都向全国递出的亮丽名片。
体育社会组织的活力迸发,更为品牌建设注入了“持久动力”。盐都区乒乓球协会连续12届主办全市乒乓球联赛,为顾婷婷这样的民间运动员提供了成长舞台;盐都区马拉松运动协会、户外运动协会以“跑遍盐城”为主题,每年组织健身跑活动20次以上,让运动热情传遍城乡角落。
体教融合:培育体育后备“新力量”
“有责任有担当,青春才会闪光!”盐都区教育局始终重视校园体育,通过完善设施、搭建训练平台、联动体育社会组织提供指导,为青少年体育人才护航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学生(青年)运动会上,培养的陈旭柯作为江苏省乒乓球中学组团队成员奋力拼搏,助力球队斩获中学组男子团体冠军。这份成绩,是盐都区深化体教融合的生动缩影。
作为全省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,盐都区已创建34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、3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幼儿园,建成比例位居全省前列;自2015年起,“区长杯”校园足球联赛已连续举办十届,成为挖掘、培育青少年体育人才的重要平台。
从校园到赛场,盐都区为青少年体育人才搭建了“成长阶梯”。盐都区乒协、足协等社会组织主动对接校园,为学校提供技术指导、赛事支持,形成了“家校社协同育人”的良好格局。如今,盐都正以蓬勃的体育活力,让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运动、享受运动,让体育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。
从设施建设织就“全域便民网”,到品牌打造点燃全民运动热情;从群众广泛参与夯实体育根基,到人才培育孕育青春力量……盐都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有力,不仅收获了“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”等荣誉称号,更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。未来,盐都将继续以体育为笔,在民生福祉与城市发展的画卷上续写新篇,让运动活力浸润城市每个角落,让体育真正成为盐都最亮丽的名片、市民最幸福的日常。(孙益)
发布于:江苏